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> 学生工作 -> 社会实践 -> 正文

建设教育强国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

发布日期:2023-03-17   来源:   点击量:

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“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。

深刻理解教育优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

第一,从报告文本中的位置摆放来理解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将教育放在第五部分,紧接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”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”即“高质量发展”之后的突出位置进行部署,并摆在这一部分的前列。从十八大的“基石”到十九大“基础工程”再到二十大的“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”和“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”,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。

第二,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和使命任务层面来理解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是“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大幅跃升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,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”,立足2035年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,对教育的战略位置、先导性有了进一步深刻和充分的表述,为教育系统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。

第三,从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与经济内在互动关系上来理解。在现代社会,科技是核心,经济是基础,没有物质发展的繁荣,科技发展、社会稳定都将无法得到保障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急需科技创新、经济繁荣、人才强国,这些都与教育强国有根本的联系、有着强关联关系。

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

一是教育公平上取得历史性进展。从普及程度看,目前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近53万所、在校生超2.9亿人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8.1%,比十年前提高23.6个百分点;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5.4%,提高3.6个百分点;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.1%,提高6.4个百分点;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.8%,提高27.8个百分点,进入普及化阶段。

二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、水平有了大幅提升。聚焦“四个面向”,高校科研取得积极进展,获得了十年来全部10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的6项,全部1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的10项,并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助力突破了很多关键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
三是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编制进课程教材指南,编写使用大中小学读本,高校全面开设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课。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、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,发出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时代强音。

四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。我国中小学生在经合组织开展的PISA测试中总体表现良好,吸引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进行学习和借鉴。我国教材教法、教育理念等开始走向并影响世界,我国教育更加开放自信主动地走向国际舞台。

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

第一,抓根本。着力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和魂,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、全党的核心地位统一起来,引导师生不断深化对“两个确定”决定性意义的认识,不断提高政治站位,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情感认同转化为做到“两个维护”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

第二,抓重点。抓好促进公平、提高质量两件大事。一是促进公平。锚定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宏伟目标,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,沿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、均等化、法定化的方向,形成政府主导、覆盖城乡、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。二是提高质量。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、核心工作。

第三,抓改革。把政策、制度和组织机制的一体化部署调整作为保障和支撑,围绕发展中遇到的绕不开、躲不过的问题,推动观念更新、工作评价和方法改革。
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教育新的贡献!

【注】本成果为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批实践项目(编号:2022WSYJ100287) 阶段性成果。


(作者:学生第三党支部 位梦可)

(审核:姚玮)